讲座回顾 | 杨国荣:走向具体的世界

时间:2023年04月10日

来源:

浏览:


202346日上午930分,厦门大学南强讲座第1162讲于南光一32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走向具体的世界》,主讲人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杨国荣教授,主持人为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主任朱菁教授。现场的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师生济济一堂、座无虚席,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首先,由朱菁教授对杨国荣教授作简单的介绍,他提到,恰逢厦门大学102周年校庆,有幸请到了杨国荣教授来为我们演讲,是我们的荣幸。杨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际形而上学学会(ISM)主席、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国际中国哲学史学会(ISCP)前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并由朱菁教授对杨国荣教授颁发讲座纪念牌。男人们站在房间里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随后便请杨国荣教授开始演讲。杨教授开宗明义,首先从“走向”和“具体世界”的概念讲起。他提到,走向既意味着在认识论层面敞开世界、认识世界,也兼有规范意义,后者以变革、成就世界为具体目标:认识侧重于说明和解释世界,规范更多地表现为对世界的作用。而从内涵上看,具体世界包含三个特点:其一,形上与形下之间的统一,即“体、本”与“末、用”的关系。其二,具体世界是不同方面规定属性的综合,不同于片面的存在,还原了现实世界的真实状况。其三,具体世界既成和未成的统一,是过程性的存在,展开为一个历史过程。又将“元宇宙”表述为“虚实之境”与具体世界进行比较,元宇宙是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沟通,是人的技术性、观念性的产物,不是在现实世界之前的存在,而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统一,实际所指的是后的意思,即经过人的作用之后形成的,因此不能用来表述。其次,杨教授又从“认识”的两个方面,一是是知其然,即对事实把握;另一种是知其所以然,进一步把握事实之间的联系(),即事物内在的法则与规定,阐释走向具体世界的过程。同时说明走向具体世界也包括以变革世界作为自身目标的实践性指向,通过应当的规定来影响行动,从而造就具体世界的规范意义。

变革对象、走向具体世界,还需要关注一定的理想蓝图,包括计划、方案、设想等,成就具体世界,基于相关的谋划,并以理想的蓝图为其初始的前提。杨教授认为在传统哲学思想中,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形而上层面的理想设定。如以天道(宇宙秩序)为现实的礼治(人间秩序)对中国文化而言,是形而上之道为形而下的人间秩序提供超验层面的根据。再如大同世界以及唐虞、三代等理想社会形态,以及作为科学理想的量子通讯技术。杨教授又提到,理想具有应然而未然,即当然(应该实现)的要求而尚未形成现实的特点。作为指向未来的蓝图,理想又为具体世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演化的目标。但从历史上看,理想脱离现实则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以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勾画缺乏现实的内容产生消极影响为例,指出天赋人权的错误在于权利不从天赋产生而是社会赋予,并由此从政治、经济方面例举普选制与财产权中对现实的忽略,指出其导致了,一方面,人权和个体权力的虚无化、抽象化;另一方面,权利(rights)与权力(power)一样都需要约束。所以,理想的约定和现实的关注需要统一。

接着,杨教授从哲学的层面出发,用形式与实质类比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哲学的理想往往带有形式的意义,现实构成了实质的对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区分与形式和实质的区分存在对应关联。形式具有普遍性,也带有抽象性,而实质引向具体事物和具体事物的存在方式。由此,也可以将形式和实质理解为的关系。他通过对比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各自注重形式和实质,指出形式和实质正如理想与现实,需要统一。就像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注重仁和义、仁和礼的统一,而儒家注重社会现实,是对实质的关切,而不仅仅是抽象的形式化的原则。

走向具体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化本然为现实的、进入人知行世界的过程。这同时也是建构具体世界的过程,以人的参与作为特点,所以具体世界是通过人的活动建构的。杨老师引用《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的表述,论述现实世界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人的化育形成的。参与同时也表现为做事的过程,做事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从另一方面而言,具体世界的形成也是成己和成物的过程。成物,指形成具有对象性意义世界,建构起具有多重形态的、对人具有意义的世界。具体来说,人的参与和做事过程可以表现为饮食起居、科学研究、生产劳动、政治活动、文化建构,是具有多重性质的。再到接轨具体世界也有多种形式,是通过日常的活动过程而形成的。这与中国文化中本体与工夫,知和行、性和习的关系相联系。要而言之,通过参与建构走向具体世界、形成意义的境界也涉及认识和实践之间的互动,因此本体与工夫,知和行、性和习都涉及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

最后,世界的具体性和人的存在的具体性,呈现相互关联的形态:世界的具体性,同时体现为人的存在的具体性。杨老师通过对身、心进行界定,并提出身心关系涉及人和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有关。不论是对象性的相互作用,还是伦理主体之间的交往,都需要心,也离不开身。对此,杨老师分别理学与身体哲学各自侧重心身一方面的缺陷,展示了心身统一的必要性。以及在考察具体的人时,同时要关注德性与能力的统一。德性的内涵首先体现于人为何而在的追问,后者与人的目的性规定相联系,既肯定了人不同于其他存在的本质规定,又从人和物、人和禽兽的区分中,肯定了人是目的。与德性相对的则是人的能力,主要是表现为作用于现实世界的内在力量或本质力量,这种力量既包含观念的形态,与人的内在精神品格具有相关性,同时又体现于人的身体力行的活动过程。所以杨老师认为,具体人格即表现为能力与德性的统一。德性引导价值取向,能力提供现实力量,一方面通过人是目的的凸显,人的能力展现内在价值意义;另一方面,人的德性基于人的创造超越空乏的精神受用。德性与能力相统一,使人格逐渐趋向完美之境,为人走向具体世界提供主体性的担保。

讲座末尾,在主持人朱菁教授的简单总结之后,听众们纷纷向杨老师抛出疑问,杨老师悉心解答,为听众献上了精彩纷呈的互动环节。最后在朱菁教授对杨教授以及各位师生由衷地致谢之后,宣告了本次讲座的圆满结束。

 

202346

                                                          文:林泽品

上一篇: 《Philosophia》和《Erkenntnis》刊登我系Brown老师的文章 下一篇: 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关于福建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推荐申报成果的公示